隨著桑黃價格不斷上漲,桑黃栽培規(guī)模逐漸擴大,但桑黃栽培成功率不高,主要原因還是桑黃栽培戶沒有掌握桑黃菌段生產和管理技術,導致桑黃菌段污染率高,經濟效益下降。本文詳細介紹桑黃菌段埋段技術:
建棚做畦
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朝向東南坐西北的坡地或平地作為桑黃栽培場地,要求地勢平坦、水源方便、土質疏松。晴天用旋耕機將栽培場地利耕翻,翻土深20厘米,暴曬1-2天后作畦,畦高10-15厘米,畦寬1.2-1.5米,畦長不限,畦間留40厘米寬的作業(yè)道,作業(yè)道比畦面低10-15厘米,出黃管理期間噴水后,水流到作業(yè)道,防止畦面積水。然后棚內四周挖排洪溝,作業(yè)道與排洪溝相連。大棚為拱形,大棚面積在240-400平方米之間,棚寬8-10米,棚長40-50米,棚頂高2-2.2米,建好棚后覆蓋塑料薄膜,高溫季節(jié)在塑料薄膜上覆蓋遮陽網。
大棚消毒
桑黃菌袋(段)進棚前2天用5%的石灰水噴灑畦面,再用500倍的克霉靈水溶液向空間噴霧消毒,然后按4-6克/立方米用量點燃氣霧消毒盒(二氯異氰尿酸鈉煙劑)悶棚熏蒸消毒24小時,最后打開棚門及通風口通風換氣,待棚內無異味時將桑黃菌袋(段)搬入大棚內。
菌袋(段)開口
當桑黃菌袋(段)長滿菌絲體并達到生理成熟后,可以開口催黃。如果發(fā)菌場所距離大棚較近,可以在發(fā)菌室內開口,如果發(fā)菌場所距離大棚較遠,要將桑黃菌袋(段)運至已經消毒的大棚內開口。開口時用壁紙刀在菌袋(段)在距離袋口3-5厘米處對開兩個月牙形口,口長5-6厘米,中寬1-1.5厘米,口深0.5厘米。再在菌袋(段)已開口部位90度角的中間位置對開兩個月牙口。4個月牙口上下交錯,開口時去除月牙口上的塑料薄膜。開月牙形口的菌袋(段)生長出半圓形桑黃,菌肉較厚,子實體形狀好,有利于提高桑黃子實體的商品價值。
覆沙套袋。一般5月10-20日為最佳排場埋段期,埋段在晴天進行。先將菌袋(段)底部塑料袋距菌袋底部1-2厘米環(huán)割,并將底部塑料去掉,將菌袋(段)接種面朝上按序排成行,菌袋(段)埋直,間距12厘米,下部四周埋河沙,高2-3厘米,一定要將菌袋(段)底部與土壤全部接觸,以免透氣失水,污染雜菌。菌袋(段)密度18袋(段)/平方米。最后將桑黃菌袋(段)分別用黑色塑料袋套好。7-10天將黑色塑料袋撤掉,預防雜菌污染。一個300平方米大棚埋3500個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