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尚玉玲)經過多年的積累,其自主研發(fā)并掌握了食用菌生產所必需的核心技術,專利等知識產權均自主申請,目前雪榕生物共擁有73項專利,其中發(fā)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45項,外觀設計專利11項。公司自主申請技術領先優(yōu)勢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液體菌種、污染率控制、生物轉化率及單瓶產量。其中,最關鍵的技術指標包括污染率和生物轉化率,公司在這兩個指標上都體現(xiàn)了較強的實力。
具體細分情況如下:
(1)液體菌種優(yōu)勢
公司使用液體菌種代替固體菌種生產金針菇、真姬菇。在食用菌工廠化栽培領域,液體菌種較固體菌種優(yōu)勢明顯。主要體現(xiàn)在金針菇液體菌種較固體菌種優(yōu)勢明顯,菌種生產周期較使用固體菌種減少了47-69天,栽培瓶培養(yǎng)發(fā)菌和生育出菇的周期較使用固體菌種縮短了約7-13天,整個周期縮短了約54-82天。通過使用液體菌種,真姬菇菌種生產周期較使用固體菌種減少了72-94天,栽培瓶培養(yǎng)發(fā)菌和生育出菇的周期較使用固體菌種縮短了約2-12天,整個周期縮短了約70-106天。
雪榕生物表示,未來,公司將通過對金針菇等液體菌種的不斷改良,擴大其與固體菌種的差距優(yōu)勢,并努力實現(xiàn)公司其他食用菌品種的液體菌種培養(yǎng)。
(2)污染率控制
污染率指在食用菌生產的過程中,由于受到雜菌、病蟲害污染的栽培瓶數占當批總投入瓶數的比例。影響污染率的具體因素包括生產工藝的高低、環(huán)境參數控制的得當、技術力量的強弱,管理精細程度的深淺等因素。工廠化生產主要分為:菌種生產、配料攪拌、裝瓶、滅菌、冷卻、接種、培養(yǎng)、搔菌、生育、采收包裝10個階段。在上述前9個生產階段均可能對栽培瓶造成污染。
較低的污染率是栽培技術和專業(yè)管理能力成熟的重要標志。食用菌工廠出現(xiàn)大規(guī)模污染率,不但會影響食用菌的產量,也會影響食用菌產品的品質,從而影響售價。污染率越低說明投入相同數量的栽培瓶所最終得到的良品數越高,也說明雜菌控制水平越高,相同投入下產出越高。
由于公司液體菌種栽培周期較短,菌絲萌發(fā)快,客觀上降低了雜菌污染的風險;此外公司還采用了獨特有效的空間凈化設計并制定了健全的污染控制體系,施行了嚴格的質控管理,公司污染率的控制水平處于同行業(yè)領先水平。
(3)生物轉化率及單瓶產量
生物轉化率是衡量食用菌栽培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參數指標,生物轉化率越高說明投入相同重量的原材料所產出的產品越多,單瓶產量越高,也說明栽培技術水平越高,單位產出生產成本越低。在設計產能不變的情況下,提高生物轉化率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現(xiàn)有的工廠設施,提高工廠產能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單位產出的原材料消耗量,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
生物轉化率及單瓶產量反映了工廠化食用菌企業(yè)在菌種、培養(yǎng)基配方、生產管理水平、技術工藝流程設計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雪榕生物在此作為工廠化食用菌生產最核心的指標上一直處于全行業(yè)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