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尚玉玲)6月19日,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攜“草種竹蓀”亮相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2號智慧農業(yè)館。
據研究中心副書記林文欽介紹,“竹蓀”以分解竹根、竹竿和竹葉等為營養(yǎng)源,一般用竹屑種植。眼前的這些竹蓀,卻是長在草里的。“我們采用的都是本土比較常見的草來種植,草不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還能長出竹蓀帶來經濟收益,非常有助于保持生態(tài)”。
林文欽還介紹道,竹蓀還有一個“怪脾氣”,種過竹蓀的地5年內不能再種第二次,因為產量會大幅下降。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出了一個替代法。“我們發(fā)現一些農村的林地面積遠遠大于耕地面積,因此嘗試在林地種植竹蓀,經過多次實驗最終成功了”。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